加值醫療新課題

2012.07.26
發文者:劉繼蔚

近日報章許多投書皆在談論醫療產業所面臨之困境,其中多數都提及急重症科別所面臨的人力荒,以及急重症科醫師出走至醫美的問題。大多意見均稱醫療環境的惡化,為其重要原因。筆者自從業友人之轉述,亦能認同醫療環境確已惡劣不堪,但對出走一事,卻認為尚能更深入分析。


隨著醫療技術演進以及現代社會對於生活品質的注重,逐漸開發出在救治生命、回復健康以外,以醫療技術改善或增進人生活品質的醫療業務型態。在諸多以其他醫療加值服務作為商品的消費性醫療模式中,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的醫療美容診所。以此來看,如醫療美容這類新型醫療業務毫無非難性可言,因為社會本身先擴張了需求,有需求就會帶動產業創造供給,並不是什麼值得詬病的「現象」。


這種新型態的醫療業務,相比於被健保制度(幾達毀滅地)破壞其價格


制定能力的傳統醫療業務,其加值獲利可稱豐厚。又不涉及生死病殘,如有糾紛毋寧更類似於一般消費爭議,賠償也容易由獲利承擔。在執業尊嚴與生活品質上,更非普遍以「醫德」為枷鎖的傳統血汗醫院可比。與其說出走來得太快,毋寧說來得太遲。若非醫療教育不斷灌輸奉獻精神及道德使命,以兩者近乎天壤之別的待遇,自人本自私、趨利避害的天性以觀,這情形本應更早上幾年。


加值醫療興起已不可逆,主管機關應正視其帶來之挑戰,迎難而上,積極面對處理。在法令管制與配套措施,應考慮是否盡早與傳統醫療分道揚飆或殊途同歸:如最近的醫療除罪化議題,醫美是否也應除罪化,以免產生「防禦性醫美」?而其分薄醫事人力的現況,因醫學教育仍維持總量管制,唯有盡快改善傳統醫療業務的惡劣勞動條件,並緩和二者待遇差距,才是治本的良方。



本文引用自:20120726 自由時報/自由評論網